【一碗三块钱的面,藏着上海最暖的人间烟火】
"老板娘,再加个荷包蛋!"穿着饿了么工服的王建方扒拉着第三碗阳春面,金黄的煎蛋在葱油里打了个滚。这家藏在华东师大北门的小面馆,三块钱管饱的招牌在抖音炸开了锅,慕名而来的食客把十平米的小店挤得转不开身。黄文明掂着炒勺的手没停过,眼镜片上蒙着白蒙蒙的蒸汽,像给他乌托邦式的梦想加了层柔光滤镜。
玻璃厨房里煮着的何止是面条。黄文明固执地给操作间装上全景玻璃,雨润猪肉现包的饺子在沸水里翻腾,抽纸非得用清风原木色那款。"干净不是做给别人看的",他说话时总爱捶胸口,仿佛那些滚烫的坚持都揣在心窝里。来拼桌的河南大哥吸溜着第五碗免费续的面,对面交大的学生正对着免费打印的论文资料啃荷包蛋,打印机吐纸的沙沙声混着此起彼伏的"老板加面",比什么交响乐都带劲。
李开翠收钱时总把计算器按得啪啪响,眼镜链跟着晃悠。这个会计专业出身的老板娘,当年是丈夫掏空积蓄供她读的立信本科。如今她看着丈夫把48元一杯的茅台和4元续杯的美式咖啡并排放在价目表上,账本上的赤字比阳春面的汤还清亮。"理想主义者都这样",她给等位的客人递薄荷糖时轻声嘀咕,转头又往外卖骑手碗里多卧了个蛋。
下午三点的人流空档,黄文明会盯着墙上"教室"两个毛笔字出神。二十年前那个辍学少年的执念,如今变成给服务员开英语课的奇想,心理学讲座的海报草稿还压在调味罐下面。六岁的小豆芽蹲在店门口看蚂蚁搬家,作业本垫在膝盖上写得飞快——这孩子知道爸爸的打印店生意要贴补面馆,期末考试拿了全班第三都没敢要奖励。
"您这面价是忘了涨吧?"从浦东专程赶来的科研员举着手机录像。黄文明舀起一勺高汤浇在面上,腾起的热气模糊了镜片:"98年我在工地搬砖,五毛钱的馒头救过急。"收银台边那台专业打印机突然嗡嗡启动,吐出一张《理想国》的读书笔记,纸页擦过茅台酒瓶的瞬间,几个外卖骑手正为"柏拉图到底卖不卖面条"争得面红耳赤。
打烊时分的玻璃门映着路灯,像块被烟火气熏透的水晶。李开翠擦着永远亮堂的灶台,忽然笑出声——昨天有网红要投资连锁,她家那口子愣是要求合同里加上"永不取消免费续面"的条款。街角传来烤红薯的焦香,混着黄文明哼跑调的《明天会更好》,三轮车上的啤酒箱咣当响了一路。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
倍享策略-股票怎么杠杆-场外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