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乖戾酿足疾
《素问·调经论》言:'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',糖尿病足之发,实乃消渴日久,阴阳离决之危候。昔张仲景于《伤寒论》立当归四逆汤治'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',今人以之疗糖足顽疾,恰如《医学心悟》所云:'古方今病,若合符节'。
图片
一、病机溯源:三焦失司酿脱疽
1. 上焦燥火灼真阴
《灵枢·五变》云:'五脏皆柔弱者,善病消瘅'。消渴初起,肺胃燥热,如《金匮要略》'渴欲饮水不止'之证,然'壮火食气'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,终致气阴两虚。此正如张景岳所言:'阴虚之甚,则阳气无所依附而亦虚'。
2. 中焦失运生痰瘀
脾为后天之本,《诸病源候论》谓:'消渴者,其病变多发痈疽'。盖因中焦失运,水谷精微不归正化,反成痰浊,如《丹溪心法》'痰挟瘀血,遂成窠囊'之论。痰瘀互结,阻滞脉络,足部气血不得濡养,乃生'脱疽'。
3. 下焦虚寒凝血脉
肾阳式微,如《医贯》'命门火衰,不能蒸糟粕而化精微',致寒邪内生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云:'寒气入经而稽迟,泣而不行',寒凝血瘀,发为肢端青紫、疼痛彻骨。此即陈士铎《辨证录》所述:'气血冰凝,皮肉腐溃'。
图片
二、经方奥义:阴阳双调破沉寒
组方心法(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)
- 君药:当归三两,桂枝三两
当归甘温质润,《神农本草经》称其'主咳逆上气,温疟寒热',取其养血和血之功;桂枝辛甘温通,《本草思辨录》谓其'宣导百药,通阳化气',二者相伍,暗合'血得温则行,气得辛则散'之旨。
- 臣药:细辛三两,芍药三两
细辛'破痰利水道,开胸中滞结'(《本草纲目》),以其辛烈之性破阴回阳;芍药酸寒,《药品化义》言其'敛阴和营,退热除烦',与桂枝配伍,成'桂枝-芍药'药对,调和营卫,寓'辛开酸收'之妙。
- 佐使:通草二两,大枣二十五枚,炙甘草二两
通草'通利九窍血脉关节'(《本经逢原》),引诸药直达肢末;大枣、甘草培补中焦,《长沙药解》云:'大枣补太阴之精,甘草缓厥阴之急',共奏'建中州以灌四旁'之效。
配伍精要:
全方暗藏'温、通、补'三法:
- 温阳化气以桂枝、细辛为先锋
- 通脉和血赖当归、芍药为主力
- 补益中焦借大枣、甘草为后援
恰如《医方集解》所云:'寒者热之,结者散之,虚者补之',尽显仲景制方'阴中求阳,阳中求阴'之智慧。
图片
三、证治枢机:分期论治显玄机
1. 初期:寒凝血滞
症见足趾麻木发凉,皮色苍白,舌淡苔白,脉沉细迟。遵《外科正宗》'未溃宜解寒凝'之训,原方加乳香、没药,取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'乳没相须,能流通气血之凝滞'。
2. 中期:瘀毒化腐
患处紫黑溃烂,脓水清稀,此乃《医宗金鉴》'脱疽腐烂,黑气上侵'之危候。宗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'阳和通腠,温补气血'之法,加黄芪、鹿角胶,仿阳和汤意以托毒生肌。
3. 后期:气血两燔
创面久不收敛,伴神疲乏力,此《理虚元鉴》'虚损至极,气血双亏'之象。当合八珍汤化裁,取《景岳全书》'气血俱虚者,宜八珍汤主之'。
图片
四、外治相须:熏洗敷贴助药力
1. 药液熏洗
遵《外科启玄》'外治直达病所'之论,取原方煎汤,加艾叶、红花各三钱,借蒸气'开腠理,透毛窍'(《医林改错》),使药力循经入络。
2. 膏药外贴
按《刘涓子鬼遗方》'外敷生肌'之法,以当归、血竭、炉甘石等分研末,麻油调敷。此乃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'珍珠散'变法,取其'去腐生新'之功。
3. 针灸导引
配合《针灸大成》'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太溪'诸穴,行温针灸法。此暗合《标幽赋》'住痛移疼,取相交相贯之经'的取穴精髓。
阴阳和合生机现
观仲景立方之妙,全在把握'阴阳气不相顺接'(《伤寒论》)之病机。当归四逆汤以温通厥阴为本,令寒散瘀消,气血周流,恰如《医门法律》所云:'大气一转,其结乃散'。今人以此方疗糖足顽疾,实乃'异病同治'之典范,印证了《黄帝内经》'谨守病机,各司其属'的永恒智慧。医道精微,存乎一心,惟深究经典,方能于纷繁证候中执简驭繁,挽狂澜于既倒。#中医##糖尿病足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享策略-股票怎么杠杆-场外配资-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